![]() |
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,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不仅关乎个人形象,更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公信力。唯有始终秉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、严守纪律的政治自觉、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,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扛起使命担当,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。
脚踏实地是干事创业的根基。无论是推动改革发展,还是解决民生难题,都容不得半点虚浮与侥幸。一些干部热衷于 “纸上谈兵”,把计划当成绩、以口号代落实,看似忙忙碌碌,实则原地踏步。反观那些深受群众认可的党员干部,往往扎根基层、深入一线,在田间地头倾听民意,在项目现场破解难题,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民情,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工作。这种脚踏实地的作风,不仅是对工作负责,更是对人民负责,唯有一步一个脚印,才能筑牢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。
严守纪律是行稳致远的保障。纪律规矩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底线,一旦突破,就会滑向错误的深渊。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例中不难发现,许多干部的堕落始于纪律意识的淡薄。有的对规章制度置若罔闻,有的在利益诱惑面前丧失原则,最终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,更辜负了人民的信任。党员干部要时刻绷紧纪律之弦,将纪律意识融入血脉,做到心有所畏、言有所戒、行有所止。唯有如此,才能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,在各种诱惑面前坚守初心,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。
为民服务是初心使命的践行。党员干部的权力来自人民,也必须用来服务人民。从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夙兴夜寐,到疫情防控一线的逆行出征;从老旧小区改造的细致入微,到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不懈探索,无数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“人民至上” 的深刻内涵。然而,现实中仍有个别干部存在 “官本位” 思想,对群众诉求敷衍塞责,把服务群众当作 “走过场”。这种行为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,必须坚决纠正。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,主动倾听群众呼声,积极回应群众关切,把群众的 “急难愁盼” 作为工作的 “风向标”,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脚踏实地、严守纪律、为民服务,三者相辅相成、缺一不可。脚踏实地是行动准则,严守纪律是行为规范,为民服务是最终目标。党员干部要以 “功成不必在我” 的精神境界和 “功成必定有我” 的历史担当,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真抓实干、清正廉洁、一心为民,书写无愧于时代、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篇章。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