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2025年9月3日,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研究生陈晓妍、董超宇将课堂“搬”到了洛阳市中心的周王城广场,开展了一场以“探寻都城之源,感悟礼乐文明”为主题的活动。他们通过实地测量、文献研读和现场讲解,亲身感受了这座“天下之中”的东周王城所承载的厚重历史,深化了对古都洛阳文化根基的理解。
作为十三朝古都,洛阳的城市建设史源远流长,而东周王城正是其辉煌都城史的起点。活动当天,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,首先对广场的布局进行了考察。广场中央矗立的“周公营造洛邑”群雕,生动再现了当年营建王城的宏大场景,吸引了同学们的驻足。大家结合《考工记》中“匠人营国,方九里,旁三门”的记载,对比现代广场的中轴线设计,探讨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思想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。
“以前在书本上读到‘王城’的概念总觉得很抽象,”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的董超宇同学感慨道,“但今天站在这里,看着脚下的‘广场’可能就是昔日王城的核心区域,那种历史的穿越感非常强烈。广场上的天子驾六车马坑示意图,更是将周代礼制具象化,让我对‘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’有了更直观的认识。”
除了历史文化的探寻,工业设计工程的陈晓妍同学则更关注古今城市的融合。“周王城广场巧妙地将历史元素融入现代城市公共空间,它不仅是市民休闲的场所,更是一个露天的、活态的‘历史博物馆’。这种设计思路对我们未来参与城市规划项目很有启发,即如何让历史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。”
此次行走课堂让同学们‘双脚踩在历史的大地上’。通过对周王城广场的实地探访,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超越文本,建立起空间与历史的联系,真正理解洛阳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‘根’与‘魂’,从而增强文化自信,激发学术研究的热情。实践活动是河南科技大学学子在实践中学习活动的的重要一环。通过这种沉浸式的学习,河科大学子们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,更在与千年历史的对话中,提升了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。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