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基层宣传干部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、时代风云的记录者、群众心声的代言人。然而,当前一些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“文山会海”等问题,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报表、会议和检查,难以集中精力创作有温度、有深度的宣传作品。如何让基层宣传干部“轻装上阵”、焕发活力?需从减负松绑、赋能激励、机制创新三向发力,真正激发其干事热情。
一、减负松绑:破除形式主义“枷锁”
精简冗余事务,卸下“指尖负担”。清理整合各类政务APP、工作群,杜绝“留痕式”考核,让干部告别“屏幕中的形式主义”。基层宣传干部更需从“拍照打卡”中解放出来,将精力投向田间地头的鲜活故事。
明晰权责边界,避免“小马拉大车”。编制基层履职清单,厘清宣传工作的主责与配合事项。唯有让宣传干部“心中有数”,方能“干事有方”。
二、赋能激励:让实干者“有舞台更有奔头”
强化能力提升,破解“本领恐慌”。针对性开展宣传技能培训,如通过“干部大讲堂”、专家授课等方式提升干部新闻写作和短视频创作能力;建立“帮带机制”,助力年轻干部成长。只有练就“金笔头”,才能讲好“基层故事”。
完善激励机制,树立“实干导向”。物质与精神激励并重:对宣传干部实行“表彰+媒体宣传”双激励,将宣传成果与考核评优、职级晋升挂钩,激发干部创作动力。
三、机制创新:以长效保障促“源头活水”
容错纠错,让干部“敢创新”。落实“三个区分开来”,对探索性宣传工作中的失误予以包容,为担当者提供舞台。基层宣传需鼓励创新表达,避免因“怕出错”而固守模板化文案。
资源下沉,让一线“有底气”。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,如通过“强村富民”行动赋能乡村产业宣传,同时需保障宣传经费、升级智慧工具,让“小马”变“壮马”。
基层宣传工作是凝聚民心、服务发展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唯有减掉“无谓之负”,增添“有效之能”,才能让宣传干部从“疲于应付”转向“主动作为”,以“妙笔”书写时代篇章,以“星光”汇聚奋进力量。
围场县朝阳地镇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