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党员的先进性,从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,而是融在血脉里的担当。在田间地头的调研笔记里,在群众急难愁盼的回应里,先进性如同一束光,照亮了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。要让这束光永不褪色,就得在理论素养里扎根,在为民服务中淬炼,在先锋榜样中闪耀。
理论的深度,决定行动的力度。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”,党员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清醒的理论自觉上。党员不能把学习当“任务”,笔记抄了厚厚一本,遇到实际问题却一脸茫然;理论不是“书斋里的学问”,而是破解难题的“金钥匙”。从延安时期的“认字就在背包上,写字就在大地上”,到新时代的“学习强国”渗透日常,真正的理论学习,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“怎么看、怎么办、怎么干”的能力,让每一次学习都成为提升判断力、领悟力、执行力的阶梯。
本领的硬度,支撑担当的厚度。“打铁必须自身硬”,先进性要靠实打实的本领说话。我们不能满足于“过得去”,面对数字化转型手足无措,遇到新矛盾新问题只会“翻老黄历”,这样的“本领恐慌”迟早会让先进性褪色。我们要当“行家里手”而非“门外汉”,在田间能指导种养殖,在村组能化解“老大难”。党员未必身居高位,却可以凭着“一招鲜”的硬本领,成为服务群众的“金刚钻”,在各自领域竖起标杆。
群众的温度,丈量初心的纯度。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,先进性的底色永远是“为民”二字。个别党员,下乡调研坐“走马观花”的车,解决问题用“层层转发”的文,群众调侃“干部像风筝,看着在天上飘,线早断了”。党员的先进性,不在汇报材料的华丽辞藻里,而在蹲下来与群众唠家常的瞬间,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决心里,在“群众需要时总能找到你”的可靠里。我们也许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却用“把群众当家人”的真诚,把党的温暖送到了群众心坎上。
新风的亮度,彰显党性的高度。“国无德不兴,人无德不立”,党员是社会新风尚的引领者。在人居环境整治中,党员带头“捡垃圾”,带动村民养成“随手清”习惯;老党员十年如一日调解邻里纠纷,把“和为贵”变成了村规民约;在防汛抗洪一线,无数党员志愿者喊出“我是党员我先上”,让“奉献”成为最动人的流行语。这些举动看似微小,却像蒲公英的种子,把文明、互助、担当的新风播撒到每个角落。党员的先进性,不仅要在关键时刻“站出来”,更要在日常点滴中“亮出来”,带头抵制铺张浪费,主动参与志愿服务,用言传身教带动身边人,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。
奉献的重量,诠释忠诚的分量。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”,先进性的最高境界是舍身报国的担当。在
加勒万河谷,陈红军等党员官兵用生命捍卫国土,“宁肯前进一步死,决不后退半步生”;在抗疫前线,护士长张定宇拖着病腿冲锋,“我必须跑得更快,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”;在扶贫路上,黄文秀把青春定格在大山深处,“只有扎根泥土,才能懂得人民”。这些党员用生命诠释了“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”的誓言,让先进性在生死考验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。这种担当未必都是惊天动地的牺牲,更多是平凡中的坚守:守岛三十二年的王继才夫妇,一辈子钻研核潜艇的黄旭华,默默守护敦煌文物的樊锦诗,他们用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境界,把先进性写在了祖国大地上。
党员的先进性,从来不是抽象的符号,而是具体的行动。它是理论学习笔记上密密麻麻的批注,是解决群众难题时磨出的茧子,是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背影,是带动身边人向上向善的温暖。当每个党员都在理论上清醒、本领上过硬、为民上走心、新风上引领、奉献上担当,这股先进的力量就能汇聚成推动时代前行的洪流,让党旗永远在人民需要的地方高高飘扬。
围场县朝阳地镇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